TOP

为“中国制造”的成长点赞
发布时间:2016-08-04 20:21:42 来源:中国质量报 作者: 【 】 浏览:2745

经过多年努力,“中国制造”已今非昔比,质量水平大幅提升,国际声誉也越来越好。日前,德国知名媒体《商报》刊文,对“中国制造”的崛起大加赞誉。文章以华为、小米、海尔、美的、海信等这些电子产品企业及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百度等这些互联网企业作为“中国制造”的代表,说明中国品牌正赢得国际影响力,廉价形象已经过时。

事实上,为“中国制造”的成长点赞的,远不止这一家德国媒体,也并非从现在才开始。比如,去年6月初,著名贸易杂志Sourcing Journal(《采购》)创办人爱德华·赫兹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如果是一件简单的男士牛仔裤,我会把产地选在巴基斯坦,但如果是一件时尚女装,我就会把产地移至中国,因为这里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精加工手艺都更胜一筹,而且他们能准确把握这种时尚。”在许多国外采购商看来,中国制衣产业技艺精湛又高度专业化,一些全球畅销品牌,甚至某些高端品牌的供应链经理将中国制造视为集价格、速度和质量于一体的最佳选择。

海外市场对“中国制造”认识的变化,实际上是对“中国制造”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还原,是对其贡献的认可和尊重。“中国制造”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早就有目共睹。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,中国商品的出口额仅为132.3亿美元。经过30多年发展,到2015年,中国商品出口额达到了2.27万亿美元,增幅170多倍,排名全球第一。调查显示,目前中国有200多种出口商品在世界上制造数量第一,其中99%的商品质量符合国际质量安全认证标准。中国出口商品的制造水平、成本优势和产业集聚三大优势,使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贸易小国,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贸易大国。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遍及世界,“中国制造”誉满全球。

不过,任何事物都得两面看,“中国制造”进入世界市场,享誉的同时亦不断遭毁。“中国制造”凭借自身优势攻城拔寨,在海外市场的对手看来却有点儿抢饭碗的意味,令其又怕又恨。于是,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蠢蠢而动,给“中国制造”制造了不少麻烦。近些年,中国的鞋、玩具、家电等出口产品在欧美市场不断遭遇“反倾销调查”,是“中国制造”难忘的痛苦经历。与此同时,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,无论是中国出口企业还是国际化经营企业,多受制于工业发达国家,不仅企业的盈利率非常低,而且影响创立自己的国际品牌。

即使是文首为“中国制造”点赞的媒体,也不忘站在自家立场提醒他们的企业,虽然“目前欧洲产品在中国还享有盛名”,有着“响亮的品牌和良好的质量”,但要想跑赢中国的后起之秀,还“必须提供更多的东西”。所以,基于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,当我们面对他人的赞誉时,第一反应当不是自得,更不是自满,而应该是自警和自省。

我们必须清楚并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。中国制造业规模发展贡献率全球最高,但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排名一般,质量效益排名较低。目前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单价不仅低于发达国家,而且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。分析数据显示,中国出口商品有近80%是以价格优势来赢得竞争的,而德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,质量优势赢得竞争占比高达56%,甚至是65%。创新能力不强,质量效益不高,产业结构不优,资源利用不佳,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“中国制造“做大做强的重要制约因素。

怎么办?在新的发展阶段,“中国制造”应当以全球眼光和开放包容的精神,培养全球企业的战略格局。中国企业要更多、更好地走出去,参与全球竞争,融入时代潮流。既在开放竞争中找差距、补短板,又在开放竞争中发挥优势。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,突出以质取胜,培育工匠精神,强化品牌意识,推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三个转变”。

《中国质量报》

Tags: 责任编辑:admin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2019年上半年生态环保政策大盘点 下一篇坚守自主创新 格力成为创新驱动转..

相关栏目